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4-20
- 來源: 雅爾典科技
- 發布時間: 2021-08-17 19:48
- 次瀏覽
1、氣象資料
長春地區夏季室外計算干球溫度31.2℃,
濕球溫度23.6℃,
相對濕度64%,
夏季室外平均風速3.5m/s。
2、土建資料
該廠房建筑面積為1700.4m2,框架結構、梁下高為5m。窗戶為單層木制結構,尺寸為1200×3000(mm×mm),距地面900mm。
二、 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方法的選擇
由于生產條件限制、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通風,或者采用局部排風后,室內有害物濃度仍超過衛生標準,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全面通風。全面通風的效果和通風量以及通風氣流組織有關。
根據實際工藝在有害物散發點直接把有害物質捕集起來,經過凈化處理,排至室外。分為進風和排風,為了維持室內一定的壓力,一般采用機械通風。
由于本工程建筑面積比較大,且屬于同一生產過程,工作人員分布在整個房間中,為了維持室內一定的負壓,采用全面通風的機械送風。而污染物源都是一些電鍍槽,污染物直接在工作過程中從電鍍槽中釋放,所以只需對各個電鍍槽進行局部排風然后統一處理后排到室外。
三、通風系統的劃分
當車間內有不同的送、排風要求,或者車間面積較大,送、排風點較多時,為了便于運行管理,常分設多個送、排風系統。劃分的原則:
1、空氣處理要求相同時、室內參數要求相同的,可劃為一個系統。
2、同一生產流程、運行班次和運行時間相同的,可劃為一個系統。
3、同一生產流程、同時工作的揚塵點相距不大時,宜合為一個系統。
4、有毒和無毒的生產區,宜分開設置通風系統和凈化系統。若不要求回收,并且混合后不會爆炸或者混合后不會導致風管內結露的,可以合為一個系統。
5、排風量大的排風電位于風機附近,不和遠處排風量小的排風點和為同一個系統
四、全面通風通風量的計算
1、稀釋室內有害物所需要的通風量。
2、消除室內余熱或者余濕所需要的通風量。
根據換氣次數進行估算:
查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,知換氣次數為8-10,本工程取8,需要通風的面積為861㎡,層高4.8m,由此知通風量為
Qv=n×Vf=8×1002×4.8=33062m3/h=10.7m3/s
消除余熱的計算公式:G=其中=1.01kJ/(kg·℃)
房間內的散熱源有電機共5臺,額定功率為5kW/臺、電焊機4臺,額定功率5kW/臺。照明負荷按10W/m2計算。其他冷負荷按120w/m2
,計算得到的總余熱為156930W,帶入公式得:
QV’=Ρ=156.930/1.005/(24-16)/1.205=16.11m2/s
所以Qv
V’,取16.11m3/s。
五、風管布置
風管布置直接關系到通風、空調系統的總體布置,它與工藝、土建、電氣、給排水等專業密切相關,應相互配合、協調一致。
風管的布置力求順直,避免復雜的局部管件。彎頭、三通等管件要安排得當,與風管的連接要合理,以減少阻力和噪聲。
六、管斷面形狀和風管材料的選擇
風管斷面的形狀有圓形和矩形兩種。
民用建筑空調系統,由于風管斷面尺寸較大,為了充分利用建筑空間,通常采用矩形風管。
一般,除塵系統合高速空調系統都采用圓形風管。
風管材料有薄鋼板、硬聚氯乙烯塑料板、膠合板、纖維板、磚及混凝土等。風管材料的選擇應根據適用要求和就地取材的原則。
本課程設計的風管為矩形的鍍鋅鋼板。
七、排風口的布置
進風口是通風、空調系統采集室外新鮮空氣的入口。其位置應滿足下列要求:
1、應設在室外空氣較為清潔的地點。
2、應盡量設在排風口的上風側,并且應該低于排風口。
3、進風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,當布置在綠化地帶時不宜低于1m。
4、降溫用的進風口宜設在建筑物的背陰處。
排風口在一般情況下至少應高于屋面0.5m。通風排氣中的有害物質必須經過大氣擴散稀釋時,排風口應位于建筑物空氣動力陰影區。
八系統的水力計算








參考文獻
1、《暖通空調制圖標準》
2、《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》 < GB50019-2003版> 中國計劃出版社
3、《工業通風》(第三版) 孫一堅編,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,1994年。
4、《簡明工業通風手冊》孫一堅編,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,1994年
5、《供暖通風設計手冊》陸耀慶主編,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,1987年。
6、《通風除塵與凈化》唐中華主編,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,2009年。